DUBLIN, Nov.迷你倉 26, 2013 /PRNewswire/ -- Research and Markets (.researchandmarkets.com/research/fks7w7/global_clothing [.researchandmarkets.com/research/fks7w7/global_clothing]) has announced the addition of the "Global Clothing B2C E-Commerce Report 2013" [.researchandmarkets.com/research/fks7w7/global_clothing] report to their offering.(Logo: 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30307/600769 [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30307/600769])B2C E-Commerce sales of clothing are booming globally.The recent "Global Clothing B2C E-Commerce Report 2013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online purchase of clothing. One of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ers of this report is that this is the number one product purchased in B2C E-Commerce worldwide.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browsing or researching clothing products, whether the purchase is eventually made online or in a store.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ver one-third of Internet users worldwide made or intended to make a purchase from this product category in 2013. The report details the trends in sales globally, by region, and country by country.Online clothing and apparel shopping popular in EuropeAcross Europe, clothing B2C E-Commerce is booming. In the EU, the share of individuals purchasing clothes and sports goods online increased in 2012, reaching over 20% of individuals. In Germany, apparel is the largest B2C E-Commerce category, having grown by just under a third in terms of sales and reaching several EUR billions of sales. Among the leading players on the market, the Otto Group plans to launch a new E-Commerce fashion project named Collins in 2014, while Zalando more than doubled its B2C E-Commerce clothing sales in 2012. Close to a half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shops online for clothing. Asos and Debenhams were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online shops for fashion products in the UK in early 2013. In France, nearly a half of Internet users shopped for clothing online in 2012, with La Redoute and 3 Suisses being the most popular destinations for shopping.The clothing and apparel sector is expanding in Eastern Europe as well.In Russia, B2C E-Commerce sales of clothing and shoes grew by over +40% in 2012, and accounted for almost one fifth of total B2C E-Commerce sales. Clothing, shoes and accessories became the mini storageost popular online product category in 2012, with nearly half of online shoppers making purchases. Online clothing retailers in Russia have seen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venues, some growing by up to 6 times, with Wildberries, Lamoda, Quelle and KupiVip as leading online merchants. Several players, such as KupiVip and Lamoda, attracted large investments from local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from abroad. Clothing and shoes is the leading B2C E-Commerce category in Poland, with a high double-digit percentage of online shoppers making purchases. The number of online shops selling clothes in Poland grows rapidly every year. In Estonia, Croatia, Macedonia and Turkey and some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clothing was bought by a high percentage of online shoppers, and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nline product categories in these countries.Key Topics Covered:1.Management Summary2.Global3.North America 3.1 USA (Top Country)3.2 Canada4.Latin America 4.1 Brazil4.2 Mexico4.3 Peru4.4 Uruguay4.5 Venezuela5.Europe (Regional)6.Central Europe6.1 Germany (Top Country)6.2 Austria6.3 Switzerland7.Western Europe 7.1 UK (Top Country)7.2 France (Top Country)7.3 Belgium7.4 Ireland7.5 Italy7.6 Luxembourg7.7 Netherlands7.8 Spain8.Eastern Europe 8.1 Russia (Top Country)8.2 Croatia8.3 Estonia8.4 Greece8.5 Hungary8.6 Latvia8.7 Lithuania8.8 Macedonia8.9 Poland8.10 Slovakia8.11 Slovenia8.12 Turkey9.Scandinavia 9.1 Denmark9.2 Finland9.3 Norway9.4 Sweden10.Asia 10.1 Japan (Top Country)10.2 South Korea (Top Country)10.3 China (Top Country)10.4 India10.5 Indonesia10.6 Philippines10.7 Singapore10.8 Taiwan10.9 Vietnam11.Oceania 11.1 Australia11.2 New Zeland12. Middle East 12.1 Middle East (Regional)12.2 Egypt12.3 Kuwait12.4 Lebanon12.5 Saudi Arabia12.6 UAE13.AfricaCompanies Mentioned-- Abercrombie& Fitch -- Asos -- GAP Inc. -- H&M -- KupiVIP -- Lamoda -- Muse&Co -- Namshi -- Otto Group -- Runway -- Wildberries -- Yoox Group -- Zalando -- Zando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researchandmarkets.com/research/fks7w7/global_clothing [.researchandmarkets.com/research/fks7w7/global_clothing]Media Contact: Laura Wood , +353-1-481-1716, press@researchandmarkets.net [mailto:press@researchandmarkets.net]Research and MarketsWeb site: .researchandmarkets.com/儲存
- Nov 27 Wed 2013 09:05
Global Clothing B2C E-Commerce Report 2013
- Nov 27 Wed 2013 08:52
回應廉航評論
Andrew Pyne先生日前發表文章,迷你倉評論捷星香港申辦本地航空服務,主張廉航須獲特別處理及優待,有損香港航空樞紐地位。我們雖認同Pyne先生「捍�樞紐」之談,但樞紐若欠缺本地廉航的選擇,實在說不過。 首先我們要釐清兩方的論點。Pyne先生談到:捷星香港及引入本地廉航會損害全服務航空,以廉航取代全服務航空亦打擊轉機客運。我們必須重申捷星香港的意向。我們擬開辦本地廉航,旨於讓港人享用實惠航空服務、創造更多旅遊機會,為本港帶來經濟裨益。然而,我們進入市場並不建基於爭奪業內人士現享的資源,亦非未有掌握支持兼容兩類航空服務,為機場帶來優勢的數據。用非繁忙時段現存泊位 現今全球航空樞紐皆兼取全服務及本地廉航。新加坡、曼谷、東京、首爾及上海等鄰近城市紛紛先後仿效,香港卻背道而馳。主要城市及機場銳意孕育本地廉航發展的原因很簡單:此舉饒富商業效益。 事實上,廉航能開創和刺激新旅遊市場,促進整體市場的成長,達致雙贏局面。新加坡自○三年引入三家本地廉航,載運量激增逾五成;當地全服務的新加坡航空,航班及載客量均有增長。日本政府有見引入本地廉航後載客量錄得六年來首次增長,增幅顯著達百分之八點七。兼容兩類航空鞏固地位 縱觀本港,自從沙巴及大阪等航�引入廉航,市場日益興旺,兩類航空同mini storage錄得載客量上升。難道這不是香港的機遇嗎? 香港機場的確是面對泊位短缺問題,但我們並非倡議從其他公司手中爭奪泊位。我們是建議利用非繁忙時段的現存泊位,讓廉航發揮其備航時間迅速的優勢,充分利用全服務航空未能應用得上的時段。 廉航的營運模式也不是秘密——較全服務航空備航時間更快,一天營運的航班和時間更多更長。誰說全服務航空點對點的載客量未臻穩健?只是事實簡單如此,廉航接載點對點而非轉機旅客的比例較高,他們會進入香港消費而已。香港要進一步鞏固航空樞紐地位,必須兼容廉航及全服務航空。我們的營運成本較全服務航空公司低四成,因此我們可以涉獵全服務航空因成本而卻步的新航�,刺激新需求。 Pyne先生還列舉廉航面對機場及市場收費高昂的挑戰,質疑我們的營運模式及財務狀況在香港國際機場是否可行。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觀點,不反映環球實況。 捷星的營運模式早已在澳洲、紐西蘭和日本等昂貴市場成功運作,品牌及業務成功營運近十年——我們並非甘泉航空。開辦本地廉航讓我們能真正服務香港市場,航�將以港人希望前往的目的地為依歸,為港人帶來選擇。本地開辦廉航市場,不僅無損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反而能發揮強化作用,帶來多元服務和選擇,讓港人享有鄰近地區旅客早已享受的服務。劉仲威捷星香港航空有限公司首席行政總裁迷你倉
- Nov 27 Wed 2013 08:40
角逐旅遊傳媒大獎 入圍品牌重磅揭曉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掃二維碼關注“華西旅遊” 華西都市報:新形勢之下的旅遊產業更加需要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mini storage這是本屆傳媒大獎旅遊系列評選活動的主旨。因此,本年度傳媒大獎相比以往,更加濃墨重彩地勾勒出2013年度傑出旅遊人物以及品牌旅行機構帶來的光輝足跡,今天重磅揭曉入圍企業。 十八屆三中全會,生態文明建設被再次提及,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來保護生態環境。由此延伸至在新旅遊法實施背景下的旅遊行業,一個持續健康發展的旅遊行業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旅遊行業正逐步進入一個大變局時代。 四川省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會長何光厚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涵蓋範圍很大,但是針對旅遊行業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目前旅遊產業中存在的景區過度開發、旅遊產品開發滯後、如何平衡開發與自然保護、如何倡導更加綠色文明的出遊行為等問題均須亟待解決。旅遊法的實施,對於旅遊產業帶self storage了全面影響,這種影響力是積極的,可以更好的規範這個行業健康發展。四川省林業廳森林旅遊中心主任馬朝洪的看法則是,生態文明建設將引導人們更為積極的關注生態旅遊,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生態旅遊中。他認為未來在森林旅遊、農業旅遊、花卉旅遊等更加細分的旅遊形態中,都應該引導遊客參與其中,身臨其境的感受之後,遊客對於環境的意識才會更加強烈。 新形勢之下的旅遊產業更加需要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這是本屆傳媒大獎旅遊系列評選活動的主旨。2013“榜樣中國傳媒大獎”之“新夢想優旅行”年度評選活動,就將全面梳理全新環境下的旅遊產業發展鏈條,締造優質生活、成就行業夢想;尤其是在國內首部《旅遊法》正式實施的2013年,對於再度尋找新時代背景下旅遊產業發展的嶄新思維和創意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本年度傳媒大獎相比以往,更加濃墨重彩地勾勒出2013年度傑出旅遊人物以及品牌旅行機構帶來的光輝足跡;為社會和廣大旅行者樹立未來“新夢想優旅行”的嶄新坐標! 華西都市報記者陳科峰迷你倉
- Nov 27 Wed 2013 08:29
中國首條第5.5代AMOLED生產線投產
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kjrb.com/kjrb/html/2013-11/27/content_235519.htm?div=-1...2013年11月21日,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5.5代AMOLED生產線——京東方第5.5代AMOLED生產線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點亮投產,標誌著我國自主創新、自主技...mini storage
- Nov 26 Tue 2013 10:20
社會矛盾社會治的桂溪實踐
今年6月28日,迷你倉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南新社區,增添了一塊牌子——“社會矛盾社會治”人民調解工作站。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基層創新實踐。立命于創新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的機制與模式,讓民意訴求在最便捷時間、空間內“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辦結”,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在歷時半年時間大調研、大走訪之後,在轄區南新社區�動我市首個“社會矛盾社會治”試點。從頂層設計到延伸架構的體系構建,到基層矛盾糾紛的調解與監督,再到社會力量的志願參與……每一個框架之下,都是一次基層社會矛盾調解機制的創新設計。創新模式之下,調解成效明晰——截至目前,“社會矛盾社會治”的調解辦結率達到100%,更多的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其中。民生無小事,民意是標尺。奮力推進成都高新區“三次創業”,構建“文明和諧首善區”,基於民意基層調解創新的視角,我們將目光所及,對準了一個街道的基層創新。創新“大調解”機制首次�動“社會矛盾社會治”試點7月8日,南新社區融城理想人民調解工作室收到消費者投訴:歐尚超市(高新店)購買端午粽子出現不同程度不適反應,經調解志願者介入溝通、協商,最終達成雙方認可的化解協議;7月20日,南新社區都會路苑人民調解室收到居民投訴:居民房屋漏水引發爭執,當日,經由調解工作室及調解志願者上門溝通,鄰里雙方達成互諒協議,擾民問題得以化解……這是發生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的兩個基層社會糾紛,兩個糾紛的化解若出現不當,或可能對簿公堂,或引起鄰里糾紛,而在兩個事件中,當事人雙方均在很短時間內,達成了雙方認可的協議共識,基層社會矛盾,在最短時間內得以最高效的化解。兩個不同的基層社會矛盾,相同的迅捷、高效調解化解,其背後,正是一雙“無形之手”在推進——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創新“社會矛盾社會治”基層調解機制。始於今年初,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深入開展“大調解”調研活動,調查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轄區內的糾紛類型正在發生著變化,企業勞資、停車、賣場、物業等領域的糾紛成為基層社會矛盾的主要構成。轄區文明與和諧,與民生問題的及時、公正解決一脈相承。在歷經半年的大調研、大考察中,桂溪街道創新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模式,將大調解工作重心向創新調解機制轉移,制定出台《桂溪街道“大調解”工作“社會矛盾社會治”試點方案》,在全市範圍內創新�動“社會矛盾社會治”試點。作為首個“吃螃蟹”的基層社會矛盾調解治理試水,桂溪街道將突破口選擇在區域產業、人群分佈較為成熟的南新社區,在社區工作站、各商圈賣場及商住小區建起了13個“社會矛盾社會自存倉”人民調解室,為調解提供載體與體系支撐。同時,建立起南新社區人民調解工作站,構建起由65人組成的10支商圈賣場、小區人民調解志願者隊伍,制定調解網格劃分,在相應的調解室受理人民調解工作。與此同時,“社會矛盾社會治”基層調解機制聚集了一批具有法律、物業管理、教育等相關素質的高端人才資源,形成“社會矛盾社會治”調解人才庫,擔當起“第三方機構”的角色,讓調解過程的解決方案更具公正力、執行力,同時,“社會矛盾社會治”調解人才庫也承擔起“第三只眼”的角色,實現基層社會矛盾調解的監督與評議。民意通流“自上而下”變“自下而上”“大調解”機制問題辦結率達100%“最大的改變,就是民意傳遞渠道的改變。”言及此次“動徹筋骨”的創新,桂溪街道相關負責人分析,以往,基層人民調解和信訪,多是遇到問題在街道匯集,再經由區域網格進行劃分落實,而“社會矛盾社會治”調解機制,而核心就是通過建立“社會矛盾社會治”領導小組,設立人民調解工作站、人民調解站室,將基層觸角“下沉”延伸到一線,通過一個“無死角”的網格化管理,實現基層矛盾糾紛在最短時間介入、最快實效辦結。民意通流,從“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轉變,從“單線條”管理到“全覆蓋”服務延伸。縝密的創新體系之下,構築起了一個深得民心認可的能辦事、快辦事“民生網格”——據統計數據顯示,從“社會矛盾社會治”試點�動以來,其調解辦結率達到100%,實現了基層社會矛盾糾紛“件件有落實,事事快辦結。”“精讀”桂溪街道創新推進的“社會矛盾社會治”,其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示範效應,則是從更深層次延伸了“社會治”的內涵。採訪中,我們瞭解到,在桂溪街道創新調解機制之下,“社會矛盾社會治”調解人才庫的高端智力公益資源,正在不斷“擴容”,眼下,其人才庫專家已達20人,而這支力量,正是社會矛盾基層化解最專業、可持續的資源。“我從事的司法工作,所學所用能通過志願服務為轄區老百姓化解矛盾糾紛,這幾個月裡,成效很明顯,一些可能對簿公堂的糾紛,通過及時、有效的提前介入而被完滿化解。”在成都高新區從事司法工作的黃勇是首批調解人才庫專家之一,在他看來,“社會矛盾社會治”這樣能辦事、快辦事的民生平台,能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化解社會矛盾的基層志願服務之中。據悉,在數月創新運行中,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關注到這樣一個民生平台,眼下,“社會矛盾社會治”第二批專業志願者已聚集了相當“人氣”。而公民意識、全民意識的提升,正是成都高新區構建“文明和諧首善區”的推動力。繆琴 文/圖迷你倉
- Nov 26 Tue 2013 10:03
為房地產信托龍頭地位被取代叫好
記者金立新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結果顯示,self storage在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的投資領域,2013年10月房地產信托退居次席。這的確是一件應該為之叫好的事情。該工作室的統計數據表明,從投資領域看,今年10月金融類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異軍突起,10月金融類產品共成立了139款,募集資金132.16億元,規模占比為30.91%。房地產領域共成立47款產品,募集資金123.65億元,占總成立規模的28.92% ,比上個月下降5.86個百分點。無論是從產品數量上還是從規模上,金融類產品都超過了房地產信托。專家對此的解釋是,隨著2012年信托公司證券賬戶的解禁,信托公司開始加大對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的投入。一般來說,金融類產品投資方式多為證券投資,因此金融類產品成立規模占比也水漲船高。從今年前10個月成立的集合產品投資領域分佈看,房地產信托自5月強勢回歸登上成立規模榜首後,優勢地位一直穩固。雖然10月金融類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異軍突起,但從前10個月看,房地產信托仍然占據首位。今年1至10月共成立770款房地產信托,募集資金2215.03億元,占總成立規模的33.41%,較去年全年21.83%的占比有較大提升。前10個月共成立629款基礎產業產品,募集資金1338.50億元,占比為20.19%,較去年全年近29%的占比有一定差距。金融類產品共成立1364款,融資1 234.58億元,占比達18.62%;工商企業領域共成立781款產品,募集資金1099.79億元,占比16.59%。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銀行收緊房地產按揭貸款的消息不斷爆出,另有一份2012年信托兌付風險的名單顯示,19個項目中多一半是房地產信托。在各路金融機構大舉進軍、信托業務領域不斷受到蠶食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信托公司增加房地產信托投資,可能有迷茫中的無奈。但必須注意的問題是,信托的投資期限一般都比較長,特別是房地產信托,投資期限很多都是一年半到兩年。雖然目前對於房地產市場有沒有泡沫、泡沫何時破滅等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從近期的一些現象看,房地產領域的確應該算是一個高迷利倉行業了。且不說目前已經暴露出的信托風險大部分是房地產類的,單從趨勢上看,首先,李嘉誠、潘石屹拋售內地商業地產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和猜測。最近一篇《資產價格調整在即》的文章廣為流傳,許多人對文章中的觀點表示贊同。對於這篇文章,有評論這樣認為,盡管資產未來現金流不變的假設太過理想化,不過流動性緊張的根源除了4萬億元外,還有不適合當下形勢的僵化的強制結匯制度,因此,去杠杆化及收縮流動性是一個長期而痛苦的過程,未來首當其沖的就是商業地產。從這裡或許能夠找到李嘉誠、潘石屹拋售內地商業地產的一些原因。其次,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看,未來財政稅收以及地方政府收入來源的改革勢在必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不久的將來,房地產稅、房產信息聯網等早已箭在弦上的政策一經推出,也會對房價產生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於信托,一直以來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盡管信托自己不承認,但外界仍不斷有人稱信托為“壞孩子”。其中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各自視角的不同。信托從自身視角看,認為信托為投資者帶來了收益,為利率市場化作出了探索;但外界看到的是,信托並沒有融入宏觀經濟發展的主流,一直游走在打政策擦邊球的灰色地帶,所以即使信托再怎麼從定義、特徵、數據等方面去論證和否定,但“影子銀行”、“壞孩子”等帽子仍然難以摘掉,社會和高層對信托的認識難以改變。而游走在打政策擦邊球灰色地帶的信托業務中,房地產信托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此,無論從風險程度和行業形象上,儘快遠離房地產信托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個月的數據或許有一定的偶然性,並不能代表信托公司正在逐漸遠離房地產行業。且從一般性規律上,信托往往與銀行信貸有一個“蹺蹺板”效應:銀行進信托退,銀行退信托進。在銀行正逐漸遠離房地產信托的時候,或許一些信托公司仍然難以抵抗高收益的誘惑繼續撲向房地產。從2002年開始,房地產信托已經走過了十年,十年中房地產信托幾乎可以說一直在火中取栗,這可能也會助長一些信托公司對房地產風險的漠視。但是必須想清楚的是,目前的房地產行業形勢與十年前的還一樣嗎?迷你倉
- Nov 26 Tue 2013 09:53
彰銀明年改選 財長:搶經營權 結合民股力量 取得後再談合併
【王立德、林潔禎╱台北報導】彰銀(2801)明年改選董監事,儲存倉財政部長張盛和昨赴立法院報告,答詢立委吳秉叡時表示,目前公股在彰銀經營權上輸給台新金(2887),明年彰銀董監改選時,須結合民股搶下經營權,再去跟台新金談,「才是正辦(正確辦法)」。 金融業人士表示,財政部拋出兆豐金(2886)併彰銀,不僅可達區域銀行目標,也能把台新金與彰銀難題,拋還給台新金。 未指示兆豐併彰銀 目前台新金持有彰銀持股比約22.5%,泛公股約20%,彰銀董事長陳淮州由台新金指派,總經理張明道由財政部指派,台新金在9席董事中拿下5席,掌握實質經營權,並將彰銀視為子公司編入財報。張盛和昨表示,沒有指示兆豐金併彰銀,公股金控、台企銀(2834)其實都是選項,希望年底前兆豐金遞出報告,評估購併何者綜效最大。張盛和昨強調,推動公公併是想打造台版星展銀,外界揣測要解決彰銀問題,「我們格局怎麼會這麼小,太鼠肚雞腸了」。 台新:願與財部溝通 張盛和說,取得彰銀經營權後再談合併,只要雙方都合意,困難就不會太大。但台新金希望公股至少可用當時原價,也就是每股26.12元買迷你倉最平,張盛和強調,公股不會用高於市價買入,彰銀昨收18.15元,尚有約8元差距,等於是「叫台新金死了這條心」。台新金昨表示,2005年彰銀特別股標售時,財政部正式公函中提出「經營管理權移轉」承諾,台新金相信政府應會信守承諾。另如果財政部對彰銀案有任何規劃,台新金願意與財政部溝通,希望避免透過媒體,造成股價不正常波動,影響台新金股東權益。公公併題材昨帶動金融股,類股指數終場漲1.39%,最高達1019點,蓄勢挑戰10月創下的高點1028點。 彰銀股漲台新收黑 台新金雖以紅盤開出,但因無法順利與彰銀合併,股價隨即翻黑,全場多維持在平盤以下,成上市金融類股唯一走跌個股,外資昨續賣超1600餘張,也是連3交易日站賣方。相較於台新金昨股價弱勢,彰銀在購併題材下,股價表現強勢,早盤一度漲停,不但創21個月來新高,終場以18.15元作收,漲0.65元,爆逾4.3萬張大量。張盛和說,彰銀2大股東台新金、公股持股合計約42~43%,還有57%持股掌握在外資、散戶與其他民股中,台新金收購委託書能力比財政部靈活有彈性,政府只能呼籲而已,「希望這57%可以支持我們。」迷你倉
- Nov 26 Tue 2013 09:29
數字報
- Nov 26 Tue 2013 09:20
《讀.者.大.聲.說》為何抗爭基地台?
日昨貴刊提到政府要協助4G佈建基地台,self storage協調公家機關建物建構基地台,又提基地台電磁波與人體健康關係等。當今社會之一大痛在基地台爭議,因重傷國家建設與社會和諧、民眾恐慌引起身心問題。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第304號文件〈基地台及無線技術〉,聲明證據顯示,基地台產生的射頻信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短或長期的負面影響。在公共地區(包括學校和醫院),基地台造成的射頻暴露值常只有國際標準的數千分之一。與調頻電台和電視的電磁波影響相比,基地台的影響只有五分之一,而廣播和電視的運用已超過50年,至今沒有發現公認的健康效應。有媒體報導,在基地台附近有多人罹患癌症,但基地台分佈極廣,在基地台附近有多人罹患癌症很可能只是巧合,報導的癌症患者通常罹患多種不同癌症,並無共通特性,因此基地台及無線科技不太可能是癌症的共通成因。長期的動物研究,甚至使用的強度遠超過基地台和無線網路所能產生的量,均無法證明暴露在射頻訊號的電磁場強下會增加罹癌風險。前(2011)年,5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底下的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署」,將手機歸類為可能致癌物,弄得世界大亂。但大家不知其研究方式使用「回憶」問答,實在有問題,例如,你敢相信張三說的10年前使用手機的實況嗎?難怪,1個月後(6月間),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公佈第193號文件(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的聲明,但國際癌症研究署的則否),陳述手機的安全性,例迷利倉,最近20年來,已有許多研究探討手機可能的健康效應,至今,並無證實的有害健康效應。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的「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一再聲明「在國際規範下,並無健康顧慮」。在生物物理上,可見光也是1種電磁波,而且其能量約為通訊電磁波的幾萬倍左右,但人一直生活在光之中,彼此和平共存。若要致癌,電磁波的能量起碼要游離輻射(諸如,X光),才有足夠能量破壞原子結構,傷害DNA。一般通訊電磁波頂多只有加熱作用,所致體溫增加量小於一度C(世界衛生組織第304號文件),這比人體運動或其他新陳代謝現象還輕微。今年9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手機與基地台有何健康風險?〉指出,迄今為止,研究顯示,諸如來自基地台射頻等環境中的暴露,並沒增加罹患癌症或任何其它疾病的風險。有科學家曾提報,使用手機的其它健康影響,包括腦活動、反應時間、睡眠模式等的改變,但這些影響甚微小,不具明顯的效應。相對地,由於會出現分心情況,開車時使用手機(無論是手持或「免持」手機),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可能約增3到4倍。使用手機的福祉甚大,諸如親子聯繫或救助山難者,不可勝數,但其風險微乎其微。若無基地台,手機等同廢物。民眾不解基地台電磁波的健康效應,隨便抗爭,民代也夥同拆台。國家公權力應介入,保護民眾「真正」的權益;公家機關建物也應帶頭建基地台。世界衛生組織的聲明很清楚,國人應當借鏡。迷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