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金立新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結果顯示,self storage在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的投資領域,2013年10月房地產信托退居次席。這的確是一件應該為之叫好的事情。該工作室的統計數據表明,從投資領域看,今年10月金融類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異軍突起,10月金融類產品共成立了139款,募集資金132.16億元,規模占比為30.91%。房地產領域共成立47款產品,募集資金123.65億元,占總成立規模的28.92% ,比上個月下降5.86個百分點。無論是從產品數量上還是從規模上,金融類產品都超過了房地產信托。專家對此的解釋是,隨著2012年信托公司證券賬戶的解禁,信托公司開始加大對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的投入。一般來說,金融類產品投資方式多為證券投資,因此金融類產品成立規模占比也水漲船高。從今年前10個月成立的集合產品投資領域分佈看,房地產信托自5月強勢回歸登上成立規模榜首後,優勢地位一直穩固。雖然10月金融類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異軍突起,但從前10個月看,房地產信托仍然占據首位。今年1至10月共成立770款房地產信托,募集資金2215.03億元,占總成立規模的33.41%,較去年全年21.83%的占比有較大提升。前10個月共成立629款基礎產業產品,募集資金1338.50億元,占比為20.19%,較去年全年近29%的占比有一定差距。金融類產品共成立1364款,融資1 234.58億元,占比達18.62%;工商企業領域共成立781款產品,募集資金1099.79億元,占比16.59%。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銀行收緊房地產按揭貸款的消息不斷爆出,另有一份2012年信托兌付風險的名單顯示,19個項目中多一半是房地產信托。在各路金融機構大舉進軍、信托業務領域不斷受到蠶食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信托公司增加房地產信托投資,可能有迷茫中的無奈。但必須注意的問題是,信托的投資期限一般都比較長,特別是房地產信托,投資期限很多都是一年半到兩年。雖然目前對於房地產市場有沒有泡沫、泡沫何時破滅等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從近期的一些現象看,房地產領域的確應該算是一個高迷利倉行業了。且不說目前已經暴露出的信托風險大部分是房地產類的,單從趨勢上看,首先,李嘉誠、潘石屹拋售內地商業地產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和猜測。最近一篇《資產價格調整在即》的文章廣為流傳,許多人對文章中的觀點表示贊同。對於這篇文章,有評論這樣認為,盡管資產未來現金流不變的假設太過理想化,不過流動性緊張的根源除了4萬億元外,還有不適合當下形勢的僵化的強制結匯制度,因此,去杠杆化及收縮流動性是一個長期而痛苦的過程,未來首當其沖的就是商業地產。從這裡或許能夠找到李嘉誠、潘石屹拋售內地商業地產的一些原因。其次,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看,未來財政稅收以及地方政府收入來源的改革勢在必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不久的將來,房地產稅、房產信息聯網等早已箭在弦上的政策一經推出,也會對房價產生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於信托,一直以來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盡管信托自己不承認,但外界仍不斷有人稱信托為“壞孩子”。其中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各自視角的不同。信托從自身視角看,認為信托為投資者帶來了收益,為利率市場化作出了探索;但外界看到的是,信托並沒有融入宏觀經濟發展的主流,一直游走在打政策擦邊球的灰色地帶,所以即使信托再怎麼從定義、特徵、數據等方面去論證和否定,但“影子銀行”、“壞孩子”等帽子仍然難以摘掉,社會和高層對信托的認識難以改變。而游走在打政策擦邊球灰色地帶的信托業務中,房地產信托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此,無論從風險程度和行業形象上,儘快遠離房地產信托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個月的數據或許有一定的偶然性,並不能代表信托公司正在逐漸遠離房地產行業。且從一般性規律上,信托往往與銀行信貸有一個“蹺蹺板”效應:銀行進信托退,銀行退信托進。在銀行正逐漸遠離房地產信托的時候,或許一些信托公司仍然難以抵抗高收益的誘惑繼續撲向房地產。從2002年開始,房地產信托已經走過了十年,十年中房地產信托幾乎可以說一直在火中取栗,這可能也會助長一些信托公司對房地產風險的漠視。但是必須想清楚的是,目前的房地產行業形勢與十年前的還一樣嗎?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11 的頭像
    miniddy11

    miniddy11的部落格

    miniddy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