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54年2月出生,24小時迷你倉漢族,山東無棣人。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著有《靈魂的居所》、《百姓的祠堂》、《親切的神靈》、《風水的村莊》、《車頭爹車廂娘》、《紅罪》、《老愛臨窗看風景的貓》、《鄉村的表情》、《有了生命的豹還需要什麼》等。特約主持人名片1952年冬生于南昌市,祖籍江西豐城。1969年初中畢業下放農場勞動,1984年本科和1990年碩士畢業于江西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廈門大學史學博士,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南昌大學黨委副書記等職務。主要從事文學史、社會經濟史和管理學的教學與研究。責任編輯:黃銘黃浦江民俗是民間千百年的精神收藏民間信仰是�多民俗事相的生成土壤,而民間信仰所擁有的多種多樣的祭祀儀式,既為斑斕炫目的民俗活動注入了魂魄,也為它們提供了迥然有異的形式。陳東有:劉華兄,你不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民俗研究學者,我看你經常下鄉去採風,既采生活之風,也采民俗之風。我記得你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從正月初一直到十八,當你走在南豐的山野上、橘園里,可以一次次與戴著儺面的儺舞班不期而遇。南豐的正月,所有的儺神都在為新年祈福,開山、魁星,儺公、儺婆,八仙與和合二仙,紛至遝來。其實,何止在正月,何止在南豐,在一年四季,在江西很多地方,人們總能輕易地走進民歌之鄉、舞蹈之鄉、戲曲之鄉、鼓樂之鄉、燈彩之鄉,總能在風光秀美的山水之間飽覽五彩斑斕的民俗事相。無論是在傳統節日、廟會日,還是在各種人生禮儀的現場,老百姓盡情享受著自己的創造,自己創造的節日、禮儀和藝術。這是內心充滿信仰的人們才能享受到的歡愉。你對民俗的描述,令人神往。春節、元宵剛過,我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沉浸在民俗的回味之中。劉華:是的,民俗大地就是民間信仰的大地。走近蔚為大觀的民俗事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走近民間千百年的精神收藏。在山多林茂、江河密佈的江西,歷史上,四周有自然屏障、內有完整體系結構的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交通區位,北人南遷帶來的豐富多樣的民俗信仰,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的傳播交融,以及中國老百姓對於宗教信仰所取的保佑自身的實用主義態度,非常實際的功利考慮支使他們見菩薩就磕頭、見廟便燒香,等等,這些條件決定了這塊土地更是諸神狂歡的地方。江西各地的禳神廟會頗為興盛。廟會作為人神集體對話的特殊形式,需要施展各種手段以愉悅神明,需要開展豐富的活動以營造濃郁的氛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廟會具有多種社會功能,它既為宗族提供了更大的文化空間,在村落之間、地方之間架設了交流融匯的橋樑,使四方百姓探親訪友、聚會交往、瞭解世事和娛樂 獲得了重大機會,也通過逐漸形成的廟市,為民間的商品交流提供了重要場所。五花八門的神靈崇拜為各地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提供了神聖的舞台,也為之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和藝術資源,同時,它的神聖性和神秘性正是與之相關的民間藝術能夠世代傳承的精神動力。譬如廣昌孟戲。廣昌孟戲之所以有價值,因為整本的孟姜女南戲本被認為早已失傳,甘竹鎮赤溪村曾家班子的《孟姜女寒衣記》演出本約形成于元代,無疑是孤本了;而與該村一河之隔的大路背劉家演出的《長城記》,則以曲調保留著當年宜黃班演唱的海鹽腔而顯得彌足珍貴。兩台孟戲中,既有明初弋陽腔形成之初的早期唱腔道士腔,還有明代弋陽腔的後裔青陽腔、四平腔、徽州腔等,是研究我國戲曲唱腔的珍貴的活化石。由此可見,民間戲曲、舞蹈和許多其他形式的民俗活動,無非出自維繫宗族關係的需要,它們能夠綿延發展,正是從民間信仰中獲得了頑強的生命力。民間信仰不僅催生了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和民俗事相,還融入了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響著、甚至釀成了一方土地上年節時令、婚喪嫁娶、祝壽賀喜時特有的風俗習慣。無疑,民間信仰是�多民俗事相的生成土壤,而民間信仰所擁有的多種多樣的祭祀儀式,既為斑斕炫目的民俗活動注入了魂魄,也為它們提供了迥然有異的形式。江西民俗具有引人入勝的豐富性東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無窮魅力,必將吸引整個世界的好奇目光。江西民俗具有引人入勝的豐富性,呼應傳統的文化認同感,以及難能可貴的原生狀態。陳東有:世界上各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都是豐富多彩的。由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而讓人們認識到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而文化的價值也正在於這種多樣性上,並由此而進一步認識到民俗文化遺產作為人類遺產的重要性與不可複生性,尤其認識到它們作為現代文化創新的出發點與靈感源的價值和意義。這也是民俗文化一直吸引著許多人的根本原因。那麼,同樣具有豐富多彩特點的江西民俗文化,價值何在?劉華:當你來到山村鄉野仔細觀察研究民俗活動,你會發現,歡娛的場景,連接著闢邪納吉的共同心理;淳樸的鄉俗,浸潤著迎春接福的民間理想。山野間的樂聲舞姿,滋養著凝聚人心的精神;戲台上的古韻雅調,繁育著教化後代的力量。江西民俗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江西民俗具有引人入勝的豐富性。一方面,豐富多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江西千姿百態的民俗文化正是生長在這樣豐厚的土壤中。其中,有不少獨具特色的行業及與之相隨的生產生活習俗,比如稻作習俗、漁業習俗、瓷業習俗、藥業習俗、茶業習俗等等。另一方面,北人南遷和吳頭楚尾的歷史情境,孕育了兼容並蓄的江西文化,而江西文化海納百川的多元特質,同樣反映在民俗文化中。以體現了居住民俗的傳統村落建築為例,贛南的客家圍屋相對於婺源民居,可謂風格迥異,客家圍屋體現出來的客家文化甚至比在歷史變遷中融合了北方諸民族的中原文化,更多地體現了晉唐中原漢族文化的原貌,而婺源民居本是徽派民居的代表。江西傳統村落不只是單純緣自地理的概念,貫穿並維繫各種建築風格的,更在於它們共同表達的崇宗敬祖的觀念和聚族而居的傳統,它們與江西自然環境所達成的默契,以及足以將它們熔于一爐的江西山水間充溢著的人文精神。江西民俗具有呼應傳統的文化認同感。從縱向看,在歷史上曾迷你倉旺角是“家家生計只琴書,一郡清風似魯儒”的江西,受崇文重教傳統的長期濡染,耕讀為本的思想在廣闊的民間根深蒂固,攻讀入仕的宏願成為人們普遍的嚮往,成為民間理想中的最高境界。“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心理和以詩書傳家的社會風尚,至今滲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江西,一座傳統村落的歷史,往往可以連通一個甚至一批光耀千古的人物,賦予了江西傳統村落獨特的文化紀念意義。從橫向看,江西許多民俗事相的文化精神和禮儀活動,和中華民俗文化呈現出高度的整體性、和諧性和統一性,與周邊地區的民俗文化又相互影響和滲透,特別是中央王朝的強勢管理、制度文明的有效灌輸、科舉選仕的教化誘導以及人口的遷徙流動等社會因素,將許多有生命力的民俗事相移植在江西大地上並蓬勃發展;而往昔相對封閉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使得這些民俗事相時至今日依然保持著穩定性,從而,幸運地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以呼應傳統、可以觀照其他地域文化的遺產。江西民俗至今仍難能可貴地保存著原生狀態。在這片土地上,人們能夠領略到江西民俗始終鮮活的真相。如異彩紛呈的游燈鬧元宵活動,是如今鄉間最為普遍的民俗事相。燈彩脫胎于照明的燈籠,隨著民間宗教的產生而成為祭祀用具,以後又為民間習俗所應用,逐漸進入年節、慶賀、禮儀等活動。它聚合了傳說神話、民歌民謠、各種民間工藝以及民間舞蹈,通過它,我們既能夠體察一個地域人們的思想情感、社會心態、宗教信仰、風土人情,而且,還可以窺見人們共同的嚮往幸福安康的生活理想和闢邪禳災的民俗心理。我們該如何保護江西民俗文化?傳統村落作為鄉村社會的生活空間,同時也作為各種民俗存在和保留的平台,存儲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要保護民俗文化,先要保護傳統村落;要保護傳統村落,理應正視民間的一些傳統觀念,比如宗族觀念、風水觀念和民間神靈崇拜。陳東有:民俗文化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是豐富多彩的,同時又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和特色。而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正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在不少地方,勢不可擋的商業開發利用已被功利企圖完全左右,對民俗文化的肆意挖掘,甚至歪曲變形成了招徠遊客、迎合獵奇心理的偽民俗表演,更多的抽空了民俗靈魂的表演整個就是“四不像”。當下,我們該如何保護江西民俗文化?劉華:傳統民俗的發生和保存總是在傳統村落中進行的,傳統村落作為鄉村社會的生活空間,同時也作為各種民俗存在和保留的平台,存儲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要保護民俗文化,先要保護傳統村落;要保護傳統村落,理應正視民間的一些傳統觀念,比如宗族觀念、風水觀念和民間神靈崇拜,並給予充分尊重。其實,我們已發現和仍在不斷發現的傳統村落歷經滄桑得以留存至今,除了環境、交通等客觀條件使得它們幸免于難之外,除了證明在一些地區鄉村社會的文化遺存太多太豐富以致尚來不及將其破壞殆盡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與當地村民的生活起居和精神生活仍發生著密切的聯繫,村民還在尊重它們,並以強烈的宗族觀念庇護著它們。在宗族觀念的支配下,守護老房子就是守護祖先的牌位,就是守護著祖靈在上時的那種充滿敬畏的心境。通過一座座傳統村落所包含的環境文化、祠堂文化、屋宇文化、家居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可以反觀一個地域乃至我們民族的文化風度、精神氣質和心靈歷史。面對保護之下那些沒有生氣的“死”村、空心村,那些大紅燈籠高掛、瀰漫商業氣息的景點,那些被隨意包裝打造而成的園林式休閒場館,我認為,保護傳統村落,理應正視民間的一些傳統觀念,比如宗族觀念、風水觀念和民間神靈崇拜,並給予充分尊重。珍惜日漸稀薄的宗族觀念。宗祠是家族祭祖聯宗、議決宗族事務、辦理紅白喜事、上燈修譜、表彰功德、懲戒罪惡等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動場所。因此,作為家族的門面和標誌,它往往是村落或集鎮中最宏大、最莊嚴的建築。祠堂又是娛神娛人、教化子孫等重大民俗活動的場所,是延續宗族血緣關係的文化空間。可以說,是祠堂里的香火哺育了民間戲曲藝術和豐富多彩的民俗事相,它們能夠綿延發展,也是由宗族力量獲得了頑強的生命。然而,以宗族觀念為基石的祠堂,如今恰恰因為宗族觀念的普遍淡化而落寞地老去。婺源縣是朱熹故里,據文獻記載,全縣祠堂最多時達到2000余座,是全國立祠最多的地區。而到如今,這些祠堂完好或部分保存下來的僅68座。過去,我們因為宗族氛圍太濃與現代化產生矛盾而批判宗族觀念;今天,在村莊成為“空心村”之後,我們突然發現,宗族觀念的日漸稀薄、宗族關係的日漸鬆散,讓我們感覺到失去心靈家園的精神空虛,才知失去的珍貴。正視諱莫如深的風水觀念。避兇趨吉的心理其實是民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巨大溫床,它不僅造就了巧妙融合地域特點又不乏獨特個性的絢麗多彩的建築藝術,也造就了符合老百姓的審美心理、為群�所喜聞樂見因而通行于廣闊民間的裝飾藝術。人們通過建築及裝飾來營造風水,以此表達對祖先靈魂的敬畏之情,對生活理想的祈願之意,對人生境界的追求之志,並撫慰自己。重視建舍的傳統習俗,不僅來源於人類基於生存需要而產生的避兇趨吉心理,也來源於人們重視、關心建築環境所獲取的代代相傳並不斷豐富的生活經驗,那些涉及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倫理學、美學等內容的經驗,體現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客觀需要。今天我們才知道,風水並不只是迷信,也有科學,也蘊含著人與天、地、自然的智慧表達。寬容豐富駁雜的民間神靈崇拜。駁雜的民間神靈崇拜不僅為傳統村落和城鎮增添了祠廟宮觀等建築形式,而且,悄然熔鑄在民居建築及裝飾中,使之承載著人們驅邪納吉的囑托。建築因為獲得了宗教的、民俗的、藝術的內容,而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蘊。那些本來用以闢邪納吉的符號,變化成為美麗的紋飾圖案。同時,民間的神靈崇拜又是民間藝術生長的一片沃土。各地異彩紛呈的民俗事相,其緣起無不以祭祖禳神為目的,如果說,一些傳統的民間藝術曾經是傳達神靈崇拜最直接、最具功利的載體的話,那麼,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娛神活動不斷朝娛人化演進,如今已成為自娛性的節日民俗活動。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11 的頭像
    miniddy11

    miniddy11的部落格

    miniddy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