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 邢曉雯 實習生 金秋怡66歲的李楯,mini storage頭髮已經花白,但一開口,聲音雄壯,見解犀利。從2009年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環境綠皮書”的總報告均由這位老教授完成。作為法學家和社會學家,李楯目前擔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執行所長,也是N G O創綠中心的理事長。9月11日,李楯在廣州參加由環保組織“創綠中心”的調研成果“廣東省生態宜居城市排行榜”發佈會。當拿到“宜居城市報告”時,場上大部分問題都在討論報告怎麼做出來,以及爭辯究竟哪個城市更宜居,李楯卻一直在“潑冷水”,辛苦做了這些,政府部門可能看都不會看。作為創綠中心的理事長,他卻毫不替環保N G O說話,奉勸N G O不要太拿自己當回事,對於體制改革,他則直言,希望司局級官員能更有擔當,起碼站到中立的位置。南都公益周刊:目前,我國環境治理的問題主要在哪裡?李楯:黨和政府多次提出要使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乾淨的空氣,給出了不少承諾要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但是現實情況是,根據衛生部的數據,近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的增多與環境汙染有關,癌病高發區域與該地區環境汙染程度有關。影響生態環境的兩大人為因素:一是人的生產行為,二是人的消費行為。在生產行為方面,國家搞了房屋建設管制,在農業方面實行精耕、併吞,把農業在一定程度上管住了。對生態環境破壞汙染最大的工礦業,實際情況不但沒有管住,反而變本加厲。南都公益周刊:這種困境要怎樣去打破?李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形成一種法制下的利益制衡,使民間的聲音,汙染破壞的機構之間形成一種制衡。社會各個階層要各歸其位。作為一個市民應該知道,環境保護、生態迷你倉修復,這是我的權利。我是主人,我有權利講,我有權利做。作為政府,應該認識到,這是我的責任,我要對人民負責。南都公益周刊:你對政府的環保職能有什麼樣的要求?李楯:我主張的是大公共衛生的概念,就是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是一個整體,不能分開。這些都是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的基本所需。最低要求也是當政者提出的,使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南都公益周刊:環保組織能起到什麼作用去推動環境問題的解決呢?李楯:作用微乎其微。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除了政府除了大企業,不要把自己掂量得太重要。就像我們作為學者專家,二三十年前早就提出來市場經濟環境保護人權保障,但真正作為國家政策體現的時候,不是由於我們說了算。所以環保N G O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說了能怎麼樣,絕大多數情況下,你說了什麼作用都不會起。但是你仍然要說,因為這是你的責任。有些事要大家都說話,才能起到作用。南都公益周刊:環保N G O是否能夠在政府和民�之間扮演斡旋的第三方角色嗎?李楯:N G O連一個合法性都很難解決,而且它總是利益方的其中一方。但我想未來有些大的律師事務所可以扮演這個角色,這個可以通過民�委托,或者律師主動出來表態。因為斡旋調停,必須有第三方,兩方之間只有談判,或者協商,沒法斡旋。南都公益周刊:近年來,公�參與環保的事件屢屢發生,對此你怎麼看?李楯:我比較重視抗爭行動,但在現階段,我們的很多抗爭很容易情緒化,從來都沒有一個對話溝通過程。政府不會拿出幾個方案甚至十幾個方案給大家選擇,準備好替代方案。而民�也缺乏談判、斡旋調停的能力。目前,我們沒有一種協調利益的機制。文件倉
- Dec 02 Mon 2013 12:49
全國版) - (李楯:面對環境問題 官員應更有擔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