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市場機構預計,迷你倉中國每年打車有4000億元的生意,保守估計,調度服務一年或有幾十億元的市場蛋糕,這還不算植入廣告等其他盈利模式產生的利潤。有傳聞說,很多風投公司甚至只和打車軟件公司談了幾十分鐘就馬上決定投錢。燒錢的背後,正是市場資金看中其背後隱約閃動的巨大利潤,讓廣州三大打車軟件有了各種財大氣粗的靠山。市場仍需持續燒錢在廣州打車軟件市場中,嘀嘀打車獲得騰訊1500萬美元投資,大黃蜂獲晨興創投數百萬美元投資,快的打車有阿米巴基金李治國的資金支持,還獲得了阿里巴巴400萬美元投資。另外,打車小秘獲中國寬帶產業基金數千萬美元的融資。目前廣州市場已經打開缺口,但仍需持續燒錢。有打車軟件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整個行業都在燒錢,目的就是順利拿到新的融資,而這需要依靠快速增長的運營數據和市場份額。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用戶獲取成本也將越來越高,以前每月燒300萬元人民幣,接下來可能要燒500萬元。“燒錢無所謂,這就是互聯網模式。”快的負責人趙冬稱,快的每個月淨支出幾百萬,但短期沒有停止補貼的打算,至少還要燒個半年一年,一兩年之內都沒有盈利的計劃。嘀嘀打車負責人則乾脆承認,稱目前還看不清盈利模式,“但誰先收錢誰先死,這場仗沒有打贏之前不考慮盈利。”同時,進入廣州的三家打車軟件公司目前正進入第二輪融資階段。因此,市場表現、使用度和口碑對打車軟件公司至關重要。據一家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本地有1.1萬名司機,30萬乘客安裝了他們的打車軟件,日訂單過萬,成功率75%以上,可以說站穩了腳跟。易觀智庫分析師王靜宇認為,手機打車行業還在起步階段,整個行業處於探索期,資金不斷融入,廠商數量增多,業務儲存式、服務模式、盈利模式遠沒有定型。對於打車應用本身還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間和發展,孕育著巨大商機。年底將是分水嶺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佈報告顯示,國內手機打車軟件從去年到現在,經歷過一個瘋狂的擴張期,類似于團購行業的“千團大戰”。由於推廣費用越來越高,同時卻無法獲得收入,再加上監管政策收緊,國內的打車軟件目前至少有40家已經死亡,今年年底將是分水嶺。由於打車軟件公司的盈利模式還未清晰,再加上政府監管收緊,一些小的手機打車軟件公司開始出現倒閉現象,比如“嘟嘟打車”放棄了這一市場,轉而進入家政服務行業。快的打車的首席運營官趙冬則認為,“現在全國在實用階段的打車軟件不超過10家,到年底不會超過5家,其他的或者轉型、或者死掉,也不排除合作重組的可能性。”“這個行業很快就會進行整合。”快的負責人趙冬分析,“現在行業第一集團就是我們和嘀嘀,其他都是區域性的,遲早會死掉。將來資本也只會給行業的前兩名。”今年4月就曾有過一家打車軟件意欲與快的合併,但是這種合併對他們來說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他已經覆蓋了30個城市,而且在這30個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和武漢之外,他們在其他城市都是第一名。嘀嘀打車也透露,有些公司在尋求嘀嘀的合併和收購,“互聯網這個行業就是要看誰笑到最後。最後或許只有一家是能站著,剩餘的都跪著。”大黃蜂打車則稱,目前正在內測一系列人性化服務,在普通叫車基礎上推出定向人群的專項定制業務,下一階段,打車軟件賣“VIP服務”或成盈利突破口。盡管打車軟件市場仍是一個吸金的無底洞,在廣州的這三家軟件公司都非常看好自身的前景,他們紛紛表示運營順利,資金充足。圖片說明:打車軟件目前很受歡迎。資料圖片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11 的頭像
    miniddy11

    miniddy11的部落格

    miniddy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