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成都商報記者 李婭 攝影記者 郭廣宇核心提示淨化空氣昨日下午白鷺灣的PM2.5含量是53.8ug/m3,迷你倉低於沙河鋪、三瓦窯、十里店等監測點。同時,PM10數值也比其餘三個片區低。水中嬉戲的野鴨,暢快呼吸的空氣,清澈純淨的水質…… 昨日雖然有些陰沉,但不少遊客還是來到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盡力保持原有的生態環境、利用生態方法淨化水質、保護和扶持生態鏈形成……白鷺灣讓成都人共享美麗的生態環境。千畝生態濕地老鼻炎也能暢快呼吸“我們真沒想到,‘家門口’有這麼大個生態濕地。我那些住在市中心的老鄰居羨慕得不行呢!”說著這事兒,鄒大爺就喜笑顏開。一有空,他和老伴就帶著小孫女到白鷺灣來遛彎。鄒大爺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他自己是個老鼻炎了。空氣質量一差,反應特別大。可每次到這裡來,就覺得呼吸順暢多了,人也特別精神。其實,來到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的人和鄒大爺都有著相同的體會。在遊客中心,有一個電子顯示屏,上面公佈著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內的PM2.5和PM10的指數。昨日下午,這裡的PM2.5含量是53.8ug/m3。而在過去的7月、8月、9月,白鷺灣生態濕地的PM2.5數值為22.8、31.8和52.9。顯示屏上還同步發佈了沙河鋪、三瓦窯、十里店三個片區7、8、9月PM2.5數值:沙河鋪為43.2、58.1、70;三瓦窯為40.2、53.4、56;十里店為68.7、78.8、64.7。同時,不僅PM2.5低於其他三個片區,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的PM10數值也比其餘三個片區低。今年5月底建成開放的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由既有的白鷺灣生態公園和1500畝左右的新建區域組成,總面積達3000多畝。現在,這個公園不僅成為成都又一個生態屏障,也正在逐步改善整個片區的空氣質量。濕地內的所有建設都儘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證區域內生態發展的可持續性、植物的原生態性和鄉土性。新富路上加建了一座棚洞,下面跑汽車,上面是植物、綠道。自然生態鏈引來self storage鷺灰鶴野鴨子在生態濕地里,不僅有銀杏林、白樺林、櫻花林、紅楓林;桃園、橘園、梨園、玫瑰園;“蘆葦蕩”、“飛雲渡”、“寒翠台”、“疊水澗”等“四林四園四景”十二大景點,還新建了翠竹滴露、曲水荷香、翠湖凌波、科普展示區、玉盤環碧、綰霧香舟、休閒平台、花海風車和田埂濕地等9個景點。騎上自行車,在貫穿生態濕地的綠道上穿梭,見到各種植物的同時,耳朵里也會充滿鳥語蟲鳴。不經意間,旁邊的湖面上掠過一隻身形矯健的白鷺,有時翩翩起舞;有時快得像一道白色閃電;有時它們也會駐足在湖邊,靜靜聆聽著微風拂過樹林的沙沙聲。“那不是野鴨子嗎?”昨天下午,遊客在白鷺湖邊雀躍起來。工作人員介紹說,其實白鷺灣建成前夕,已經陸續聚集了白鷺、麻雀等野生禽類。建成之後,野鴨子、灰鶴等也陸續來到濕地定居。“我們希望盡可能保持濕地內植物、動物的生態原貌,自然地重塑生物鏈,讓野生動植物能夠在這裡自由繁衍。”至今,白鷺灣濕地並沒有人工有意識地放養動物,就是怕破壞大自然的生態鏈。按照規劃,濕地內的生態鏈可望在兩年內形成。生態淨化法水生作物成“淨化師”上千畝的生態濕地,全部以活水貫通和連接。如此大量的景觀用水,從何而來?原來,白鷺灣生態濕地自帶“汙水處理廠”!在白鷺灣靠近荷塘月色的區域,有一大片綠油油的植物。木棧道蜿蜒其中,棧道下面就是潺潺流水,這些植物全都生活在水中。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就是白鷺灣自己的“汙水處理廠”。和一般的城市汙水處理廠不同,上游的水從陡溝河進入濕地後,不會通過化學或者機械的方式進行淨化,而是自然流淌進入人工生態濕地淨化區。“在人工生態濕地淨化區的兩個生物功能區里,種植了傘草、美人蕉、蘆葦等水生植物,它們能對水中的雜質進行過濾,同時發揮淨化水源的作用。”經過這個區域的不同層級淨化,原本流入的劣五類水就會淨化為三類水質,通俗地說水就直接從生活汙水變成了景觀用水———這樣一來,白鷺灣、白鷺洲的湖面、溪流等都會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最終再經洗瓦堰匯入錦江。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一區域淨化的水,進入錦江後,還有助于改善下游水環境。迷利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11 的頭像
    miniddy11

    miniddy11的部落格

    miniddy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