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報記者 劉 成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存倉我國各項重點領域改革加速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經濟結構改革與時俱進,財稅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得益于改革的持續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活力迸發、日新月異,全國上下深化改革的信心更加堅定,方向更加明確。即日起,本報推出“改革發展新景象”專欄,報道各地區各部門在重點領域加快改革的新思路、新經驗、新景象、新成就。敬請讀者關注。在青島高新區管委會內部,一項重要的職能改革正在加速推進。與過去幾乎包攬各類事務不同,青島高新區將原有的“規劃、建設、融資、評估、運營、服務”6項工作“掐掉中間、只留兩端”。今後,管委會只負責園區“規劃、服務”,“建設、融資、評估、運營”4部分則交給市場“用力”。在青島高新區內部,他們將這一變化稱為“自我壓縮”。三大轉型 轉變職能“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高新區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這對高新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我們有了更新的認識。”青島市委常委、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飛說,高新區是政府和企業交道最緊密的地方,既是政府服務企業、接觸市場的前沿陣地,也是企業感知政府、瞭解政策的窗口,“在當前我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的情況下,高新區理應走在改革前列。”以此坐標審視日常工作,青島高新區碰到了4方面困惑:首先,傳統招商引資手段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求有衝突。傳統招商引資多用政策優惠換項目,且招商團隊對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把握能力不足。其次,行政部門更重視前端審批,容易忽視後端服務。再次,傳統招商較重視項目投入,對人才關注不夠。最後,傳統思維注重單個項目引入,營造整體產業環境能力較弱。因此,青島高新區從今年初開始,主動開始了3大轉型:由招商引資向產業組織轉型,由政策優惠向環境優化轉型,由政府引項目向平台引項目轉型。簡政放權 有減有留“現在人們已形成共識,政府部門改革的關鍵是簡政放權,進一步理順和市場的關係。但到底減什麼、留什麼,並不是件容易事。”陳飛說。首先,政府要改變“用力”方式。青島高新區將著力點重點放在規劃上。具體而言,一是產業聚焦,把過去“1+7”產業規劃壓縮為“1+3”,重點聚焦“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以及藍色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科技服務業”;二是資源聚集,通過政府和市場雙重力量聚集資源,形成“政產學研金介貿媒”共同用力的局面;三是動力聚合,形成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良性循環發展;最終,則是達到產業“聚變”。其次,要加大後端服務力度。建設“金融超市”就是一個嘗試。高新區匯聚了來自銀行、基金、擔保、保險等行業的20多家金融機構,目前正在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青島高新區金融服務局局長吳大鵬告訴記者,“對研發階段的企業,組建了以政府為依托、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的天使儲存金體系;對有產品有市場的創業類企業,政府和社會共同搭建產業投資基金;對成熟企業,主要依靠市場化金融服務。”目前,青島高新區正努力拓展後端服務範圍,比如,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做生態、建設青島最大的國際學校、最好的公立學校、最好的醫院等,為園區業主打造優美生活環境;通過與國際規則接軌、保護知識產權、服務提速等措施,打造優良商務環境。再次,需要市場用力的,也通過機構改革予以保障。以招商引資為例,他們將傳統招商以區域為主導,改為以產業為主導,組建了軟件、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和裝備製造、科技服務4個產業推進辦公室,打造職業化隊伍。每個推進辦公室也並非招商主體,而是推動與市場合作的主體;每個主導產業的目標也不是招項目,而是配置“五個一”,即“一支專業團隊、一個平台公司、一隻產業基金、一個孵化載體、一個產業園區”。通過這個平台,高新區把過去由行政部門選項目,轉型為市場選項目、平台接項目。比如,他們與清華科技園科創慧穀合作,共同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與在泰州、武漢、張江有成功經驗的上海新生源集團合作引進生物醫藥類項目。“高新企業都涉及科技前沿領域,專業性極強,行政人員很難判別。上述公司都有專門的咨詢團隊,哪個企業技術含量高、哪個項目市場前景好,他們看得更准。”陳飛認為,專業化產業組織把管委會“一家招商”變成了多個專業機構“協同招商”,大大提高了配置資源的效率。行政市場 各司其職在具體運行中,行政和市場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青島高新區向產業組織轉型中,就充分體現了行政與市場資源協同用力的重要性。“我們5月份正式�動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就是按照產業組織模式運行的。”青島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蕓告訴記者,傳統招商引資大多靠行政部門運作,靠政策吸引,得到的可能是一堆同質同類項目。產業組織則實行層層組織:首先委托專業公司對行業走向、當地產業優勢,以及功能布局、規模、特色等進行詳細規劃;第二層,爭取市級層面支持,營造政策環境,高新區出台配套扶持政策;第三層,打造研發環境,先後引進中科院自動化所、清華大學等多家研發機構建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第四層,洽談一批龍頭企業,日本安川、NEC等機器人企業先後落戶。“前兩層主要靠政府,後兩層則是行政和市場配合。產業基礎資源配置好了,許多機器人企業就主動找上門來,而且對土地、稅收等政策的優惠關注度也降低了。”王蕓說,目前,青島高新區半年之內就簽約16家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另有25家企業在洽談中。新模式產生高速度,新機制催生高效率。今年上半年,青島高新區總投資約47億元,技工貿總收入增長82%。“我們的新目標是要把青島高新區建成人才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創新密集的特區,成為持續釋放高新技術能量的高地。”陳飛說。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11 的頭像
    miniddy11

    miniddy11的部落格

    miniddy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