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退休老人賣掉房子周游世界的新聞曾經轟動一時,文件倉隨著養老觀念的轉變,廣州老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旅遊、攝影、繪畫、種花、彈鋼琴、打高爾夫……“反正也不准備把錢帶到墳墓里”,“國家在發展,經濟在進步,兒女們的生活肯定會比我們更好,也不用給他們留那麼多錢”。以前是留守老人希望兒女們能常回家看看,現在是兒女們望眼欲穿地盼望著在外面瀟灑的老人們能常回來看看。榜樣武將筆墨老更成曾聆和,男,66歲,苦練書法,作品被馬英九收藏曾聆和,1947年出生,湖南安仁縣人,17歲開始來廣州當兵,轉業後一直在機關做幹部。退休以後,他開始苦練書法,通過刻苦努力,終於成為國家一級書法家,有粉絲專門做了一首詩送給他,“從戎刀飲血,閑來畫丹青,武將變騷客,兩者皆為峰”。曾聆和研習書法不求名、不為利,為的是以書法為媒,廣交天下友人,傳播中華書法藝術文化。退休以後的曾聆和反而成了大忙人,每天都有人來登門求字,他也經常去各地交流書法藝術。2011年8月,曾聆和專程為北京慈善會寫作,用以籌集慈善基金。同時,也為北京市的一些朋友書寫了近百幅作品,不斷有人邀請他去揮毫,曾聆和從北京到長沙、郴州一路南下,一路書寫,回來後又寄去30余幅供朋友分享。2012年,有千人次上門索取書法作品。有一次,僑辦協會的會長帶了四名台灣人專門來廣州找曾聆和題字,但不巧的是,曾聆和人在陽江,四人乾脆租了一部車追到陽江,終於見到了曾聆和,曾聆和給他們每人各寫了一幅字。而今,曾聆和書法作品已遍及國內、走上世界。在美國、南非、歐洲、澳洲、日本、中國台灣等地都流傳著曾聆和的書法作品,2011年6月,曾聆和隨中國文化藝術訪日代表團赴日展出交流,帶去四幅書法精品參展,他創作的“三國演義開篇詞”獲金獎,被東京書畫院收藏。“日本人很重視書法,我去日本做交流的時候他們很自覺地排隊,得到一幅字後感動得要死,一連鞠十幾個躬。”法國巴黎也留下了他的墨跡,其作品“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獲“巴黎第十屆中歐藝術交流展”金獎。澳大利亞工業集團全球市場總監維克多·岡薩雷斯先生當得到曾聆和的兩幅書法作品“凌雲”和“漢書下酒”時,高興得大喝紅酒,又彈又唱又跳。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曾聆和赴台北參加“中國書畫百年回顧展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動,攜帶的四幅作品是整個展場非常有氣勢的書法珍品,全被台灣政要收藏。其中,“馬到功成”作品由馬英九顧問許水樹接收後,贈送給馬英九收藏,並約定如馬英九連任領導人成功後,再贈送一幅。馬英九競選成功後,許水樹顧問專程來廣州,代馬英九接收曾聆和再次贈送的“旗開得勝”作品。為表謝意,馬英九請“立法院長”王金平先生書寫了一幅書法作品“藝壇之光”贈送曾聆和,表達對曾聆和書法藝術的讚賞。蒔花弄草養身心馮海濤,女,70歲,喜歡種花種草種菜種果樹記者見到馮阿姨的時候,她正在菜園子裡面給新栽的果樹澆水,“這是粉蕉,我托人從肇慶找的樹苗,廣東人最喜歡了,寓意‘招財進寶’”。馮阿姨種植的還有龍眼、荔枝,“我最喜歡這三種果樹,香蕉兩年可以掛果,荔枝和龍眼要等上三年。”在馮阿姨的小果園旁邊,另外一位姓陳的老伯種下了田七葉、三華李、木瓜、豆角、番薯。兩個人經常在一起交流種植經驗,談談天氣,聊聊收成。退休之前,馮阿姨在流花賓館做財務,但一直都喜歡種花種草種菜種果樹,“小時候我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農業科學家米丘林的故事,他創造性地把蘋果和梨嫁接在一起,培育出一種新型的水果。那時候我就立下志願當一名農學家,但那個年代大家都是服從分配,國家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沒做成農業科學家,馮阿姨就利用業餘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她家住在康王路一棟老式居民樓的8樓,雖然樓層有點高,但樓頂有個天台花園,馮阿姨在上面種了不少花花草草,她最喜歡蘭花和茶花,花圃裡面這兩種花最多,還有魚腥草、薄荷、田七葉、紫貝菜……康王路的房子被拆遷,馮阿姨把自己的家安在了甲子園老人院,“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有專業的醫生護士照顧我們,有國家二級廚師為我們做飯,我們不用買菜不用搞衛生,有更多的時候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馮阿姨現在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會花上一個小時在菜園子里侍弄自己的寶貝,“很多老人都喜歡種花種菜,甲子園專門撥出來一塊地當菜園子,工具房里還有花鋤、十字鎬,有專門的水龍頭可以灌溉,這裡靠近大源長壽村,使用的都是無汙染的地下水,種出來的水果蔬菜格外清甜。”馮阿姨還把自己在“天台花園”上培植的花花草草和盆景以及書房裡面的書用一輛卡車拉過來,全部捐給了甲子園老人院,“院長給我找了個好地方,讓我把這些盆景擺在甲子園的門口,每一個進來的人都能夠看到,我也特別開心。”穿行足跡開畫卷老謝夫婦,65歲,老兩口一起周游世界謝老先生是名畫家,謝老太太退休前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謝老先生的脾氣有點古怪,他喜歡畫枯枝敗荷、神情冷俊的怪鳥、尖嘴的鱷魚,他不屬於任何畫派,總是獨來獨往,專心研究。他的畫仿佛是用墨塊潑灑出來,顛覆往常中國畫線條脈絡清晰的傳統。很多人看不懂謝老先生的畫,但謝老太太總是最能瞭解他的想法,她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夢夢”,並用這個筆名撰寫了一系列藝術評論的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解析讚美丈夫的畫。“藝術家的畫作就像《非誠勿擾》中找對象的靚女,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味道,就看看畫人、買畫人的眼光了。賣畫也像嫁女,找到合適的、欣賞的買家才行,這樣的畫作才真正體現了它的價值。”謝老太太告訴記者。在老兩口的iPad裡面保存著上萬張照片,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荷花。說起廣州哪裡的荷花最靚,他們最清楚不過:華南植物園的荷花有幾百種之多,花瓣有繁有簡,顏色也多種多樣,還有非常罕見的並蒂睡蓮;白雲山能仁寺里的荷花天生帶著一股禪意;烈士陵園也是個看荷花的好地方,最難得的是在鬧市之中有那麼一池池安安靜靜的荷花;番禺的寶墨園和蓮花山也是賞荷的好去處,蓮花山視野開闊,寶墨園的建築古香古色,再加上周圍其他植物的襯托,意境格外高遠……老兩口還喜歡旅遊,一有機會,他們就四處走走,新疆、內蒙、東北、雲南、貴州……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蹤跡。看遍了國內的名山大川之後,老兩口又開始遠渡重洋,到歐美走訪名勝古跡,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會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一邊旅行一邊畫畫。閑時逐夢黑白鍵羅斯寧,女,6 6歲,退休後學鋼琴,圓年輕時的夢羅斯寧退休前是中山大學中文系的教授,當了一輩子老師,退休後卻做起了學生。她在省老幹部大學學鋼琴,教她彈鋼琴的是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剛從星海音樂學院畢業。“你在你熟悉的領域是教授,在別的專業,你就是小學生,因為你沒學過嘛!”羅斯寧很小的時候就夢想著彈鋼琴,但那時候鋼琴很貴,根本沒錢買,等到參加工作後掙了錢,卻因為居住環境狹窄買不了鋼琴,上世紀90年代終於住上了比較寬敞的房子,羅斯寧就給自己買了一架鋼琴,還專門請存倉星海音樂學院一個老師來家里做輔導,但那時候工作太忙,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好好練習:“人生充滿了遺憾,當你有錢又有時間的時候,人又老了。”羅斯寧明顯感覺現在的手比較僵硬,“我有個同學,和孫子一起學鋼琴,同樣一首曲子,小孩很快就彈熟了,奶奶卻總是彈不好,孫子都說他‘奶奶,奶奶,你怎麼這麼笨呢!”老年大學的學習模式很寬鬆,從來不考試,怕老人們會有壓力,身體受不了。雖然不用考試,但羅斯寧一直都很認真,學了5年鋼琴,羅斯寧也算是有一點點心得,前不久,她剛剛和自己的老師一起在少年宮舉行了一場“師生鋼琴演奏會”,“我現在的老師40多歲,也算是桃李滿天下,參加這次師生演奏會的有100多人,從幾歲到幾十歲的,老老少少齊聚一堂,場面相當熱鬧。”除了在廣州市老幹大學學鋼琴,羅斯寧還在廣州軍區老人大學教授宋詞和元曲的創作,“來上課的都是以前的參謀長、司令員、後勤部長,他們很努力,不管以前做過多大的官,退休以後都重新老老實實地做起了學生,有的已經80多歲了,拄著拐棍來上課,學生們自己辦了一本叫做《長青詩刊》的內部刊物,有的學生還出了詩集。”觀點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養老成為趨勢 @劉澤鵬(廣州市天鹿湖老年人護理中心董事長)中國傳統的觀念是“養兒防老”,但這種想法在現在社會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國現在的家庭結構大多是421,有的甚至是621、821,比如我們家,我的女兒、女婿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剛剛生了一個小孩,我有一個老母親,女婿那邊還有一個爺爺。年輕人忙著工作,掙錢養家養房子養車子養小孩,哪裡顧得上照顧六個老人?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在弱化,子女因為工作、學習、結婚、生活習慣等原因紛紛選擇單獨居住,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組調查數據:只有30%的子女和父母一起生活,且這部分人中還有58%是30歲以下子女。而說到看望父母的頻率,在對分開居住的調查對象中,只有12.6%可以每天回去看望父母,32.8%每周回去一次,有超過54.6%的人要超過一個月或者只在節假日、不定期看望父母。中國的老齡化來得太快了,歐美國家用了整整100年,中國只用了20年就提前進入老年社會。廣州市老年人口已達121萬,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4.93%。空巢老人、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分別占老年人口的45%和16%,空巢老人總數已超52萬,預計到2015年末,廣州60歲以上老年人預計超過140萬,約占戶籍人口的比重超過16%。國外流行異地養老在歐美新加坡日本等先進國家,基本上採用的都是“社會養老”的模式,美國有規模龐大的老年人社區,比如太陽城中心,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開設的課程和組織的活動超過80種以上。新加坡有專門的老年公寓,其住宅的戶型設計及內部結構都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生活的各種需要。日本的養老院裡面有溫泉、咖啡廳和醫院,他們的老年人用品市場也發展得很完善,各種無障礙設施的老齡人住宅產品、具有看護性質的老齡人住宅產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產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出國養老”“異地養老”在歐洲也正成為一種時尚,老年人們找一個陽光充足、風景如畫的海灘,在那兒安享晚年。居家養老觀念在轉變很多中國人認為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表現,那是因為以前的養老院條件比較差,服務跟不上,進了養老院就等於是等死,條件好一點的養老院又特別難進。報紙上說北京有家養老院排隊排到166年後,隨著民營資本大量進入養老市場,養老院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在不斷提升,中國人“居家養老”的觀念也在轉變,我經常跟老人們聊天,他們也想得很明白,“現在的孩子都忙,我們也不拖累他們,自己找養老的地方,不用他們花一分錢。”在五星級的養老院裡面,老人們自己找樂子:在音樂茶座喝喝早茶,在湖邊的小木屋旁曬曬太陽,在活動中心看看老電影、在山頂游泳池鍛煉身體,在閱覽室看看報刊雜誌,興致來了,就潑墨揮毫,或者高歌一曲。鏈接老年生活不寂寞★老年人讀物《老人報》國內第一份專業性老年類報紙,至今已有29年曆史。《健康文摘報》老年人最關心的就是身體的健康,這份報紙由國家衛生部主管、健康報社主辦的全國第一張以傳播健康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文摘類報紙。薈萃了國內外最新醫學科研信息和醫學科普知識,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科學權威,深受各階層讀者,特別是中老年讀者的喜愛。《現代養生》比養老更高的境界是養生,比養生更高的境界是養心。《現代養生》雜誌服務大�健康,推廣科學生活方式,引導百姓幸福生活為宗旨。與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老人世界》可讀性很強的一本老年人刊物,裡面有名人名事古人古事,小幽默,養生長壽知識,還有菜譜等,都是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內容。★老年人活動場所星光老年之家 廣州市政府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學習、健身、休閒活動的場所,屬於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區服務設施,老年人們可以在那裡打打麻將、看看電視,不用花一分錢。廣東省康怡老人活動中心 廣東省婦聯主辦的社會福利機構,位於廣州市中山三路,這棟6層物業是華僑捐獻的。活動中心寬敞明亮,6個課室和一個活動大廳,分健身、閱覽、電腦和培訓等室,可同時容納600人活動,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老人的需要。中心裡面有自助式的小廚房,連洗手間都達到“機場標準”。白雲山 白雲山是一座真正屬於廣州人民的山,門票只要5元,老年人還可以辦理年卡月票。白雲山有很多老年人自發組織的紅歌會、舞蹈隊、登山小組、踢毽子小組。嶺海老人大學 廣州有很多老人大學,但很多只針對處級以上的幹部,嶺海老人大學是民辦的,不限戶籍、不論階層、不計學歷,只要你年滿五十周歲,港澳同胞、海外華僑都可以入讀。★有口碑的養老院廣州市天鹿湖老年人護理中心位於風景優美的天鹿湖湖畔,是一家五星級的養老院,中心內設有二級康複醫院,能為老人提供日常身體檢查、康複、疾病防治、緊急救治、專業護理等醫療服務保障。國家二級廚師親自料理老人們的飲食,生活飲用水採用地下水源,水質甘甜,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礦物元素,天源長壽村益壽泉就出于此。壽星大廈 集養護、托管、娛樂、康複和醫療等服務于一體的大型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交通方便,環境優美,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前後花園,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樓在林中,房在園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是老年人頤養天年的理想家園。慈心頤和園 廣州市民政局屬下的福利機構單位,接收有廣州市人擔保的無傳染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60歲以上離退休人員。前有珠江醫院,後有河南醫院,中心內24小時都有醫生、護士值班,飯熱菜香,衛生可口,根據每個老人的飲食習慣,合理搭配伙食,確保老人營養健康。每星期安排義工及志願者慰問老人、表演節目、談心、講故事,每天組織老人唱京劇、粵劇,卡拉O K。AⅡ04-05版 採寫:南都記者 許琨 南都插圖:林軍明儲存
- Oct 12 Sat 2013 14:41
廣州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